实习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环节,更是民航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支撑。民航行业对服务质量、安全规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极致要求,决定了“沉浸式实践”是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型的必经之路。通过实习,学生得以将课堂所学的服务礼仪、客舱管理、应急处理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在真实职场场景中锤炼职业素养、深化行业认知,为未来投身民航事业筑牢专业根基。本次民航学院2023级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暑期实习,正是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抓手,通过分批次、双航空公司联动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高效转化平台。
两批实习均以专业课程为核心,将《职业形象与礼仪塑造——乘务员专业化形象》《客舱服务标准》《机型知识(A320)》等课程要求深度融入实践。通过《机上广播词训练》打磨语音表达,结合《客舱沟通与技巧》模拟旅客需求响应场景,将“微笑礼仪”“30秒响应”等课程标准内化为职业习惯;深入学习A320机型知识,通过《A320型别舱门训练及考核》掌握正常与紧急开关门操作,在滑梯训练中强化应急撤离流程,为实战奠定技术基础。


实习期间,校领导于7月12日赴川航基地看望实习师生,深入客舱模拟训练现场,观摩学生应用《客舱服务模拟训练》课程成果开展全流程演练——从旅客登机时的标准化问候,到特殊旅客服务中对《特殊旅客服务标准》细节的落地(如协助固定行李、全程专人陪护)等实习环节。

两批学生在实习中轮岗投身地面与空中服务全场景,将课程要求转化为岗位行动力。川航实习团队全程参与值机引导、行李托运、客舱服务等全流程实践,累计服务模拟旅客超千人次,应用《机上常见场景处置(安全、服务)》课程知识处理“颠簸应对”“旅客突发不适”等模拟场景20余起,以“零失误”完成A320机型客舱环境准备;南航实习团队则聚焦高端旅客服务,将《职业形象与礼仪》中的“高端服务手势”“眼神交流”融入休息室服务,结合《特殊旅客服务标准》为老年、母婴旅客定制关怀方案,累计服务高端旅客超300人次,获“细节贴心、专业感强”的模拟评价。

在应急与安全训练中,学生展现出课程赋能的硬实力:通过《灭火训练》掌握灭火器选型与火源判断,实现“30秒定位、60秒灭火”的模拟处置效率;《机上急救技能》《机上急救处置程序(含外伤救护与CPR)》课程的系统训练,支持学生成功完成“心脏骤停急救”“外伤包扎”等场景处置15起,操作规范度获航企医护带教老师认可;《应急处置程序演练》则让学生在模拟紧急撤离中实现滑梯操作、旅客引导“零差错”,充分验证了课程教学与实战需求的适配性。

经过二十余天的淬炼,两批实习团队均以优异表现收官。川航带教团队评价:“学生将《职业形象与礼仪》《客舱服务标准》等课程要求转化为职业习惯,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应急处置思路清晰,展现了优秀的岗位适配能力。”南航实习团队同步组建临时党小组,并开展民航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南航培训中心培训管理部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双方党员代表共同参与,围绕“党建引领专业实习”主题展开研讨,明确以支部共建推动实训质量提升,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实习保障动能。

本次实习通过“双航企差异化平台+课程实践深度融合”模式,让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民航服务行业的认知,更将《职业形象与礼仪》《应急处置程序》等课程知识内化为职业素养,在服务标准化、应急处置、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上实现跃升,为未来步入民航职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民航学院 供稿)

